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表示,不同于技术领域的常见的以技术指标划分代际的方式(例如移动通信领域的2G/3G/4G/5G 或芯片领域的 28nm/16nm/7nm 制程等),Web1.0、Web2.0、Web3.0 的划分不在于技术指标,而在于产生和处理数据的形式。如果把前者归纳为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则后者实际上对应于数字世界生产关系的不同阶段。
简单来说,Web1.0 的特征是以读为主的“信息互联网”,专业的网站(例如门户网站)负责生产内容,用户是内容的消费者;Web2.0 的特征是“可读+可写”的“社交网络”“交互互联网”,强调“互动、分享、关系”,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YouTube、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发展,用户作为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在互联网上传播自己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并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无论 Web1.0 还是 Web2.0,互联网平台都能凭借着对数据和算法的控制权获得制定规则和分配利益的权利,用户在互联网平台面前缺乏自主权。
Web3.0 的特征是“可读+可写+可拥有”的“价值互联网”“契约互联网”,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自主权”,赋予用户管理数字身份、掌控个人数据、监督算法应用的自主权,以此重塑互联网参与者的信任与协作关系。所以,Web3.0 以写成代码的规则代替互联网平台的“黑盒”,让信息处理的过程更公平、更透明,通过数字化的契约保障创作者对于作品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可实现与日新月异的数字内容生产力更为匹配的数字生产关系。
为了实现 Web3.0 所追求的自主性,就不能再依赖互联网平台的中心化服务器处理数据信息,必须建立中立、可信的计算平台,作为 Web3.0 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公开、透明、可信的方式在数据的采集、流转、存储、处理、分发等各个环节完成对于中心化平台的替代。
区块链共识系统就是这样的计算平台:区块链共识节点共同维护区块链账本记录的数据,根据智能合约代码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达成共识,实际上就是在共识系统实现了一个虚拟的计算机,可以对外提供中立、可信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Web3.0 应用通过调用区块链共识系统,即可保证关键数据和关键计算环节不被恶意控制篡改的可信性。
在此背景下,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面向 Web3.0 的重大发展需求,聚焦 Web3.0 对网络中多来源、分布式供给计算资源动态管理的技术挑战,研发了 Web3.0 网络操作系统(ConfluxOS)。
据介绍,该操作系统通过图形化用户操作界面,实现对多种区块链共识系统的统一调用,提供开源可复用的开发框架和中间件,支持 Web3.0 应用的低代码开发。该操作系统将解决目前Web3.0 生态多链并存环境下应用开发与适配成本高、跨链信息难以互通的问题,提供统一的 Web3.0 应用开发与运行环境,极大提高 Web3.0 的应用开发效率。
今年初,他们又发布了2.0版本,增加了一层采用权益证明(PoS)的最终性确认机制,增添了 BLS 门限签名,相当于从底层技术上打破了数据垄断、数据壁垒的障碍。他们还启动区块链标准编制,为统一区块链的“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迈出关键一步。

用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龙凡的话来说,他们是“打地基”的人,他们希望在区块链这块土地上“铺上轨道,拉上电线”后,有越来越多的应用落地,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繁荣的生态圈。随着 Conflux OS 操作系统地发布,他们离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本文由用户:麦妖榜 发布,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maiyaotop.com/%e6%a0%91%e5%9b%be/12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