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道:对中国实体经济来讲,通证第一,区块链第二
赵大伟:区块链通证经济的本质和落地途径。
FCoin创始人张健:币改的难点在于通证经济设计与利益重构
区块链独立研究者“牛顿先生”:货币已死,token永生
比特币、区块链方兴未艾,区块链领域的布道者们开始深入探索Token研究方向,他们发现Token并不只是“币”,它甚至可以是一个经济模型,Token经济一词开始甚嚣尘上。
说到Token,要从积分说起
什么是积分?
积分是互联网时代的伟大产物,互联网的兴起给了积分诞生的环境。法币之外,积分在商业世界中承担B端(企业)与C端(用户)的纽带功能。通常B端商家使用积分对标自身的各种权益和福利,以维护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老联通用户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坚持用了几年的联通卡,到头一看没攒下多少积分,再一查积分兑换条件,什么也换不了——“联通老用户是狗。”
积分的发展历程
积分最早的形式是以积分卡承载,大型商超、服务业如美容理发、洗浴等行业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率先试水;当电子化开始主宰的年代,积分卡逐渐演变成电子积分,因无需携带、使用方便、消费频次高,网络商城、通信行业、航空、信用卡等成为电子积分的拥趸。
企业发行积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客户粘性,通过优惠条件吸引二次消费,捆绑用户,后者是关键。相比于直接打折,持有积分的客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兑换、抵现、抽奖以及企业举办的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活动。
积分的经济意义
积分用于衡量和承载过去难以量化的价值,如客户忠诚度,品牌认可度等,积分的多少直观反映了这些指标。积分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出行、零售等日常高频次消费场景。
但积分的弊端在于:中心化的管理和维护成本高、后台不透明、存在技术门槛、无流通性、使用场景有限。积分变得越来越有形无实了,而且更多的企业开始放弃使用积分,尤其是新生代的消费者们几乎没有使用积分的习惯。
积分的技术门槛
用户使用积分很简单,但从技术角度讲,积分系统的技术架构比较复杂,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开发和应用是需要一定门槛的。企业使用积分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运维成本,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
积分为什么面临淘汰?
①从用户的角度。过了尝鲜期,面对各种泛滥却普遍缺乏实际价值的积分,失去参与动力;
②群体局限性。中年群体可能仍保持积分的使用习惯,但90、00后的新生消费群体对积分并不不感冒;
②从企业端的角度。因为把具体业务与积分相结合难以产生更多的模式以赋能业务发展或激发创新活力。积分最终流于形式,而运营和维护成本又难以抵消;
③历史的选择。信息互联网转型价值互联网,互联网时代转型区块链时代的必然选择。
积分浪潮洗尽,Token经济上位在即
Token也被译做通证=广泛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三个关键特性:流通、加密、数字权益。Token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严格意义上讲,第一款Token是比特币。
特性上来看,Token是比积分更好的客户粘性和忠诚度维护工具。相比积分,Token具备以下不可替代的优势。
高效流转
Token的一大优势是节点间可以任意流通和转账,相比于积分无流通性,Token则灵活得多。需要的情况下,可建立交易所价格发现和退出通道。
去中心化
Token的发行是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以技术支持Token经济体系的运转,无中心化管理机构,比特币在无中心化监管和管理的情况下,运行10年从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就是最好的佐证。Token的每一笔流转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任何人随时随地可查询。
有价值并且可升值
Token本质上是一种加密的数字权益证明,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存在天然的价值,并且具有升值空间。集货币和投资属性于一体。
应用场景广泛
Token具有货币属性、权益属性、投资属性和治理属性。存在广泛的应用和投资价值,可扩展空间极强,对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可设计个性化的使用方式。
管理成本低
Token的创建、发行、使用、管理成本都要低于积分系统,转账手续费极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几乎为0。
传统企业进行Token化改造,以Token代替原有的积分,不仅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同时可以在业务层面赋予Token更多的属性。
企业可以基于Token的特性,开发出许多实际应用场景。
如做Token支付商城;以Token反映员工和用户的忠诚度;Token锁仓投资理财;Token登陆交易所;持有Token的用户可参与公司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可选择长期持有Token以期增值等。
Token的可扩展性赋予使用者无限的想象力。
本文由用户:跳舞精灵 发布,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maiyaotop.com/hangye/1987.html